找到相关内容6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菩萨探访录——愈病救苦篇

    前往。突然眼前现一著白衣老太婆阻止说:‘你还没到,快回去!’惊醒后,知是阴境,如果他前往祝寿,必往阴间地府而去,必死无疑。又想起那位身穿白衣的老太婆,相端而慈,若不是观音菩萨,又是谁呢?因此可知必是观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3552693.html
  • 噶举派“大手印”与“那洛六法”

    晴空,此光明与真心和合为一,即为证果。二、证入中阴境之根身:所谓“命终人中阴,方将人轮迥;应证彼如幻,圣悲智合体;园满证误者,即得净根身”。即一经认知已死成中阴身,即观想自身为本尊,置身于净光境中。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556773.html
  • 释迦大觉无上道即是天台圆顿一乘实相

    真如。为对彼之不立,故言立耳。圆人了知:法法无非性具法门。无修善恶。即性善恶。此阴无非法界。荆溪据“阴体”判之唯在三教。即此阴体,便是圆人所观之境——为圆人所观境界。盖前辈有读文不尽之过——但以为“阴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3360675.html
  •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

    :“佛灭度之后,比丘将依何修道广佛答道:“比丘当依四念处修道。”这里,念是能观之智慧,处是所观之境,即身受心法之五阴境。而念处有总别之不同。今先明别四念处: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众生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摩诃止观义例科

    一心仍有塞故。四为示宝渚是所通故。五兼消经文过五百故。  【科10】道品五者。一为示须用道品调故。二为示调停异偏小故。三为示念处是阴境故。四为示道品摄诸行故。五为示品后必有门故。  【科11】正助五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269649.html
  • 净觉仁岳对其师知礼之「背判」

    生法,阴境也;我说即是空,圆观阴入三千俱空也;亦名为假名,圆观阴入三千即假也;亦名中道义,圆观三千即中也(28)(卐续藏95·426右上—下)。   此乃就「具德之理」来论寂光,非就但中之理明寂光,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281708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

    一下子就开静,以为有功夫了,其实滞于阴境,怎能向百尺竿头进步?永明因此说‘阴境忽现前,瞥尔随他去’,倒不如念佛老实可靠。但他也不是说光念佛就能‘万修万人去’,要有净土,才能去见弥陀。若以‘但得见弥陀,何...

    黄公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3.html
  • 试析虚云和尚禅净合一的修行观

    今人却必限于念佛为净,参禅为禅。……参禅的方法,要看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,其目的只求明心见性。后人参禅违此方法,得些清净境界,通身轻飘飘的,一下子就开静,自以为有功夫了。其实滞于阴境,却不知一念缘起无生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194128.html
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